您好,欢迎访问蓝狮在线注册教育培训机构24小时在线服务!

020-88888888

全国咨询热线

您现在所在位置:蓝狮在线 > 通知资讯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23-10-29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近百年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如何将红色文化发扬好,如何将红色基因继续传承好,成为当下时代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高等教育不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权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治信仰,增强党性觉悟,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打下坚实基础,又可以充分传承和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

  高校课堂作为宣扬党和国家发展方针政策、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要善于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应紧跟时代将红色文化凝练提升为教学教育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策略。同时,注重以教育教学为实践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全面深刻把握红色文化,使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埋下“听党话、跟党走”的种子,加强引导大学生将自身的发展需要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发挥出教书育人的功效。

  为了让红色文化不仅停留在课堂上,还能够贯穿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中,教学中应当强调实践性,可在实践环节将红色文化贯穿于“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即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网络实践、课堂实践,实现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积极推动实践教学融入党、团、班级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政治学习小组等实践性项目,将红色文化应用到实际行动中。通过实际参与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让大学生在切实的活动中深刻感悟红色文化的真挚情感,进一步实现对红色文化的内在认同。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堂还需要教师队伍的支持,需要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保教师具备深刻的红色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切实把红色文化融入贯彻在思政教学中,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头脑、出成效。要想使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第一环,教师自身应对红色文化有着扎实的基础,结合已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阐释,为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堂需要教育界、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应加强组织有关红色文化研读的学术讨论会、线上教师的研修班、备课会等学术资源,使广大教师共同携手推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师之间聚焦红色文化的理论交流与资源共享,进一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实践。另外,高校教师应自觉认识到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重要性,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研究和学习,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理解和把握,深入思考如何将红色文化更好的融入进教学过程中,找到红色文化与教学的嵌入点,用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开展相关教学任务,以点带面的融入模式,使红色文化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大学生作为青年学生,具有思想活跃,观念新颖等特点。因此,教师也要从书本中跳跃出来,多采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户外活动等教学模式,例如,开展带领学生重走革命路线、参观红色文化博物馆和红色基地等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使党的红色文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让思政课更加可信可亲。

  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党的二十大指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同时,大学生又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主力军,网络生活在其日常生活中占有绝大部分的时间。因此,基于现实与政策的双层导向,高校必须重视将红色文化与新媒体网络空间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掌握。除此之外,红色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仅仅通过有限的课堂里的教学时间是很难完全掌握的,因此高校应善用网络教学,探索互联网与红色文化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打造红色文化网络文化资源库,以寻求线上线下混合式结合的教学效果。高校通过智慧树、学习通、学习强国等网络教育平台,搭建红色文化网络文化资源库,将红色文化融入短视频、名师讲座、案例式教学、线上互动答题式教学等现代科技手段,使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平台来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有关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更好的发挥“云思政”的教学优势。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线上红色文化表演活动,例如,唱红歌、红色艺术摄影、红色艺术创作短剧等线上艺术比赛,并运用网络进行线上作品评选,使大学生在参与作品创作以及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和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层底蕴,进一步拉近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活动的距离,更好的拓展红色文化学习的时空范围,延伸学习链条,增强学习时效。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在线客服

ONLINE SERVICE

联系电话

020-888888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