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蓝狮在线注册教育培训机构24小时在线服务!

020-88888888

全国咨询热线

您现在所在位置:蓝狮在线 > 通知资讯 >

“高等教育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国际

更新时间:2023-10-30

  10月28日,“高等教育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国际会议在西安工业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西安工业大学主办,西安工商学院等陕西高校承办,美国密苏里西州立大学、澳大利亚JCU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协办。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齐聚一堂,面向未来,交流合作,共话共谋,同心同行,一齐助推高等教育通识课程的高质量发展。会议伊始,主办高校西安工业大学副校长刘卜致开幕词,承办高校西安医学院副校长李雪萍、西安工商学院副校长程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副校长潘昊依次致欢迎词。西安工商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邸岚、发展规划处处长范忠、人事处处长闫海霞、信息与工程学院院长任工昌、通识教育学院院长崔建斌、执行院长韩娟、党总支书记范诚梅、副院长张飏及通识教育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接着,程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西安工商学院的办学情况。西安工商学院始终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育人,注重综合实践,突出创新创意的办学理念,经过19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果,形成了“躬行致曲,和而不同”的校训。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重点建设了电子与信息,财经与管理,传媒与艺术,文学与新闻传播四大专业群,目前有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9个,在校生1.2万余人。

  随后,程波介绍了西安工商学院通识教育的开展情况。西安工商学院高度重视通识教育,于2018年成立通识教育学院,专门负责全校通识基础课、通识选修课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与管理,持续推进大学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形成了一个中心(学生中心)、两个服务(为专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三个环节(理论教学、实践应用、素质提升)、四个抓手(学科竞赛、过程考核、项目教学、技能实践)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西安工商学院将持续推进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力争再上新台阶。

  程波还提到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适应并保持领先,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推动教育的创新。他高度肯定了这次会议的意义,并且期待高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共同推动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最后,程波祝贺会议圆满成功,也向与会嘉宾发出邀请,希望与会嘉宾能够莅临西安工商学院交流工作。

  陕西省外国语言文学教职委委员、全国独立学院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改琳作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报告。刘改琳分享了西安工业大学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面的经验。西安工业大学新生院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大学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了“分层分类,基础+高阶+个性”的课程建设体系,形成了“坚持一个中心(学生中心)、用好两种途径(线上+线下)、紧扣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讲好四层内容(理论知识+案例引入+实践应用+素质培养)、考核五个维度(平台自学+课堂效率+课后作业+各项考试+实践与创新竞赛)”的“12345”教学模式,以“潜心教书、精心育人”为宗旨,建成一支队伍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强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师资队伍。最终实现了“强基础,可持续”的公共基础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获得优异的教学成绩。

  教育部大学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杨义川发表题为《体现北航智慧的几次教育报告》的讲话。杨义川介绍了北航代表在“拔尖计划 1.0”的系列重要研讨会上提出的“一制三化”、“领跑计划”、“三选三联”、“三教两学”等教育观点,这些教育观点体现了北航在人才培养方面既有脚踏实地精准改革的举措,又有仰望星空国之大者的格局。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洪化清作题为《教育数字化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的报告。该报告基于过去十几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教学改革经验教训,聚焦探讨究竟该如何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内涵,针对转型中的挑战与现实问题,以模式重塑为手段,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从而更新教育观念,聚合教师发展与学生学习的协作互动,提升教与学的有效性变革。

  外籍教授David Bernard 作《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报告。David Bernard认为行业颠覆者的成功源于把握时机并掌握顶尖人才来完成创新,因而创新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技术进步,企业需要创新来维持市场竞争性并推动经济增长。他强调,如今的竞争格局更新迭代,时代需要创新,最重要的是,要避免空谈创新,而是要精雕细琢,着眼于创新过程本身,并从中获益。

  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教授、俄语语言与文化中心主任Olga Dubkova作《翻译中文化双向传播问题的研究》(Study on the Two-way Communication of Culture in Translation)报告。Olga Dubkova认为文化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的生命力。在跨文化交往中,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不乏矛盾之处。对翻译实践过程中的难点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增强自豪感,消除跨文化障碍并为多边交往创造条件。

  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副主任徐文作题为《创新基础医学教育背景下的综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报告。徐文认为当前社会大众对健康水平要求日益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必须相应提高,传统的“课堂讲授+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需要,基础医学教育创新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综合型的教学团队。

  俄罗斯资深外语教师Alexey Androsov作题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通过伙伴关系促进参与》(Enhanc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Engagement through Partnership)的报告。Alexey Androso指出高等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SCL】备受关注,然而其模糊的概念引发了人们关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构成以及如何将其有效地融入高等教育实践的争论。该报告旨在阐明SCL的核心原则和挑战,探讨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学习和教学的看法的作用,以及鼓励深度学习这一基本要素。该报告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为在高等教育中实施SCL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西安工业大学电信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师亮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分享》报告。师亮分享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改革经验,指出教学创新要以学生产出为导向,服务于“知识、能力、素质”三层次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教情与学情分析,挖掘教学痛点问题,提出新理念、新模式,新体系或新方法,在教学组织过程,体现“学生中心”,融入课程思政,全面育人。同时需要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产出并及时反馈,支持教学改革的持续改进。

  主旨报告结束后,会议进入到分会场报告阶段。本次会议分西安工商学院分会场、文科组团分会场、理科组团分会场三个分会场,三个分会场同时进行。

  西安工商学院分会场在西安工业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校长姜寿山、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孙浩章、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曹耿献、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葛睿应邀出席,西安工商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邸岚、发展规划处处长范忠、人事处处长闫海霞、信息与工程学院院长任工昌、通识教育学院院长崔建斌、执行院长韩娟、党总支书记范诚梅、教学副院长张飏及全体教师参加了分会场报告。分会场由通识教育学院院长崔建斌主持。

  西安工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执行院长韩娟致欢迎词。韩娟对前来参加会议的专家、老师和同学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西安工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办学宗旨。19年来,西安工商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益深益强,取得了丰富的育人成果。在育人过程中,通识教育成为大学教育中的根基,此次会议对于学校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韩娟指出,通识教育是世界各大学校、学院普遍接受的国际化教育类别和标准之一,因而把通识教育融入中国高等教育中,是丰富和发展高校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重要手段。通识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也是大学精神的实现方式。此次专家的分享、交流和探讨,既有助于推动通识课程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也为通识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指明了方向。最后,韩娟再次对出席的专家及师生表达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葛睿作题为《外语类院校通识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葛睿从外语类院校面临的新机遇谈起,思考中国高等外语教育如何积极应变,才能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国际传播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她认为要回答这一时代之问,外语院校就要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她介绍了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的新实践,包括通识教育的六大模块建构,通识教育学生满意度调查,通识课程综合改革等。她重点介绍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改革,“大学英语”课程基于“因材施教、分类发展”的改革原则,开展了“中国学”全英文课程群建设和“经典阅读,以读促思”计划,构建了“微专业、辅修专业、辅修学位、联合学位、第二学位”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赛促学”,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孙浩章作题为《多元教学,服务社会,浸润人心》的报告。孙浩章回顾了以往的美育教学,并提出思考:32学时的课程内容能否支撑起学生所需的美育学习?为此,他给出“多元教学,服务社会,浸润人心”的解决方案。孙浩章强调,要真正做好美育教学,首先要学会转变思路,进行多元化教学。疫情期间,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积极制定“封控期间学院本科教学细化方案”,组织“共克时艰·基础技能公益课”等系列公益性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取得了广泛影响。此外,西安理工大学美育中心还积极展开企业导师进课堂、学生下企业等多种活动。在日常教学中,该学院还有意识地组织迎新晚会表演、草地音乐节等一系列公共艺术活动,在课堂之外开辟出专业发展与专业实践的新路径。其次,美育还应服务社会。美育中心积极组织“冲决藩篱,星星世界”公共教育研究项目,公共艺术教育论坛,民俗、摄影、非遗等讲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育教学时效短、成果少等问题,提升了美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校长姜寿山作题为《关于民办大学通识教育的思考》的报告。姜寿山首先强调了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他从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民办大学的特点。接着,他介绍了美国KU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认为KU大学可以作为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参考样板,启发我们探索“工艺文结合”的培养模式。最后,他结合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实践经验谈了关于通识教育改革的几点体会:一是要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不能生搬硬套;三是要系统推进,持之以恒,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四是要更加重视人文教育。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曹耿献作题为《跨界思维的创新力培养与课程改革探索——以音乐、哲学与科学思维为例》的报告。曹耿献分享了西安交通大学通识课程的开设经验。她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入,介绍高等教育通识课程的大背景,总结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卡脖子”的问题,这些问题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人才储备的新要求。接着,她以西安交通大学音乐教育中心通识课程为例,介绍了通识课程的层级分布,分别是音乐基础类、音乐实践类、音乐鉴赏类、学科交叉类四个层级。随后,她重点介绍了一个跨界创新型通识课程案例。该案例以钱学森大成智慧思想为指导,针对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重在强调创新素质养成的通识教育,发挥文化传承与审美教育的独特优势,构建多学科、宽角度、开放性的课程内涵,从而达到启迪思想、激发思维、锻炼能力的作用,推动创新人才的思维培养,探索跨界融合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教学发展新路径。

  最后,西安工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院长崔建斌总结发言。崔建斌感谢各位专家在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方面分享的宝贵经验,并且展望了通识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国家“十四五”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使得二者相辅相成,虽然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但必将在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时代、新格局也冲击着时下的教育理念。如何应对这一变化,重新思考未来社会中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与能力,人的价值应该如何体现,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才,这些都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现实问题。而通识教育由于打破学科壁垒,兼顾人文与科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价值观,在高等教育面向未来人才的培养体系中理应占据基础性地位,在人工智能时代理应发挥关键作用。此次会议由国内外高校联合举办,以当今大学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为讨论主题,形成了国内外高等教育通识课程改革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既是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是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融。在异质文化的对比与参考下,中国高等教育的通识课程才能明确自我。

在线客服

ONLINE SERVICE

联系电话

020-888888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