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信息/contact us
电话:86-0522-65386900
传真:86-0522-65807900
邮箱:nuybr@163.com
邮编:215223
据悉,今年以来,省人社厅坚持把组织化劳务输出作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导各地千方百计利用省内各类投资建设项目推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通过以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工程调度为抓手,省人社厅注重政府引导、资源整合、能人带动,强化季节性、阶段性输出,鼓励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闲与季节性务工相互补充、短期务工与稳定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模式,不断扩大组织化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渠道。以西宁市、海东市为例,1至7月,利用省内投资建设项目转移就业14.4万人次、14.3万人次,分别占当地转移就业人数44.9%、34.5%。
“实现转移就业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梳理收集各类用工需求上下功夫。”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海南州贵德县,人社部门通过压紧压实乡镇政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紧密对接当地以工代赈等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动员当地群众参与,1至7月份,通过当地投资建设项目吸纳农牧区劳动力就业0.64万人次,占到当地转移就业总数1.18万人次的54.2%。
与此同时,省人社厅还重视发挥投资建设项目中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效应,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深入挖掘就业潜力。其中,海东市突出乐都“高原电建”“蒲台水暖工”等工程建设项目劳务品牌引领作用,结合项目规模、经济收益等因素,不断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就业增收。截至目前,仅海东市乐都区“高原电建”劳务品牌,累计带动4000余人就业,务工人员月均收入超过5000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